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 筑梦田园间 共赴振兴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宿州实践”
一个个酥梨脆甜多汁、一串串葡萄晶莹剔透、一只只烧鸡皮脆肉嫩、一朵朵菌菇饱满可爱、一碗碗酸辣粉香飘四方、一座座村庄华丽蜕变、一张张笑脸溢满幸福……行走在宿州田园乡村,种植产业生机盎然、加工产业蒸蒸日上、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一幅产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在希望的田野上尽情铺展。
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宿州实践”,深刻验证了我市经济活力不断释放,乡村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我市在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考核中成绩斐然,2021年位居全省第四,2022年位居全省第三,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二。“我市以优势特色产业振兴为核心,以强力促进城乡融合为抓手,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蹚出了一条具有皖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安文说。
“组织领航+监测护航” 解锁破题密码
“没想到手机这么一扫,足不出户就把残疾证申请好了,‘一户一码’真方便!”近日,家住萧县青龙集镇黄月店村的钟大爷在工地干活时不慎伤到眼睛,造成九级伤残。听说网上就能申请办理残疾证,钟大爷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拿起手机扫了帮扶码,没想到很快解决了问题。
展开剩余82%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坚守的底线。为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一方面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专项小组,实行书记市长“双组长制”;出台《宿州市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责任制实施办法(试行)》,层层压实县区主体责任、镇村属地责任和部门定点帮扶责任,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积极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行“一户一码”,通过扫码可以随时了解脱贫户和监测户政策落实、干部帮扶等情况,实现扶贫信息电子化存档、线上数据智能查询,为监测工作装上“智慧大脑”。
另一方面,织密责任网、协作网、规范网“三张网”,兜牢防止返贫致贫底线,提升网格化监测水平;创新“5+3”管理模式,即建立台账管理、联农带农、公告公示、排查整改、分工协作“五个”资产管理机制;规范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扶贫资产管护流程,完善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等管理流程,推动扶贫项目资产发挥实效;构建“党组织+村集体+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四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同时,探索“旗牌星”联动工作机制,即“村创旗、以旗定位”“干部创牌、以牌定绩”“户创星、以星定分”,通过扛“旗”、亮“牌”、创“星”,让组织强起来、干部干起来、群众动起来,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该做法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立足实际,强抓项目,促进“保底线、增动力、助振兴”,宿州这一步走得很扎实。2021年以来,全市使用各级财政衔接资金88.8亿元,实施项目近万个。各级帮扶单位直接投入资金4.9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2207个,帮助引进各类资金6.75亿元,引进项目1295个,帮助销售当地农产品2.31亿元。县域投入结对帮扶资金3.15亿元,实施项目98个,推动帮扶县采购和消费帮扶9.16亿元。同时,纵深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落实资金扶持、项目配套、贷款融资等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全市组织2387家企业参与实施“兴村”项目2740个,“兴村”1096个。
“产业帮扶+就业增收”
凝练解题之法
走进埇桥区大店镇三里村乡村振兴工厂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青嫩的毛豆在传送带上欢快地跳跃,细密的高压水流冲刷着豆荚,豆荚排队接受挤压剥壳筛选,工人们麻利地称重、装袋、封口……
在泗县大路口镇的山芋产业园,烘干车间的热风裹挟着香气扑面而来。工人马庆山正在操作智能分拣机,将不同规格的粉丝分装打包。“以前种山芋换不来几个钱,现在厂里管技术、管销路,俺们只负责种好地。”他指着墙上的产业链图谱,从育种、种植到深加工的每个环节都标注着收益分成比例。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兴旺靠特色。用好特色资源,推动多元化发展,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支撑。我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用好衔接资金,全力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提出以“产业兴村、城乡融合”为主线,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肉牛养殖、预制菜、“土特产”、乡村旅游等五类重点产业,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搭建产业合作、科技服务、电商助农、金融支农“四大平台”;探索“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文旅融合+乡村体验”“电商直播+特色农产品”等多元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落地见效惠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市在就业增收方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存量贷款达10.29亿元,支持2.1万户脱贫户发展生产就业创业,为脱贫户创业就业提供了资金支持。“雨露计划+”春季补助1.14万人共1706万元,帮助1976人升学、就业或入伍,提升了脱贫家庭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积极发放交通补贴、创业补贴、培训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等资金,累计补贴脱贫劳动力4.9万人。大力开发乡村公益岗位,吸纳3.7万名脱贫人口在家门口就业。通过一系列举措,全市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保持总体稳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脱贫户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占比逐年提升,脱贫基础更稳固,群众抗风险能力更强。
“内外兼修+基层治理”
拓展答题之道
道路洁净,空气清新,处处见绿,泗县屏山镇老山村的新模样,连村里人都觉得“新奇”。“以前垃圾地上堆、污水街上流,现在村容村貌大改变,看着就顺眼。”站在自家小菜园旁,村民张伟不停地夸,“村里还搭建了管理平台,大家可以随时反映问题,实时查看问题处理情况,非常贴心!”
据悉,老山村围绕乡村治理主要任务,将平安乡村、农村综合治理、信访化解、自治智能化数据分析、法治宣传、德治议事机构平台进行融合,搭建了“数字乡村管理平台”,与基层网格包保相结合,建立“村-组-户-村民”在线居民通讯录,解决乡村治理难题。
“竹板一打响连环,小嘴一张顺口连,我把乡村振兴赞,‘颜值’气质都外显!”日前,在灵璧县游集镇文化广场“文化夜宵”专场,尤传化、顾晓梅等4位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打起快板庆盛世,台下群众听得投入,不时拍手称赞。“乡村振兴,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文化夜宵’丰富了咱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样的活动越多越好。”正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游东村老人游加财高兴地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市以建设和美乡村为目标,以推广积分制应用为重点,推动完善乡村治理工作机制,提高乡村善治水平。组织“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大舞台巡回演出,宣传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扩大乡村振兴影响力,让村民自觉投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来。
同时,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注重外部环境建设和改善,又强调练好“内功”。萧县“抵制高价彩礼 涵养文明和谐乡风案例”入选国家乡村振兴局编制的《乡村振兴“四个一批”典型案例汇编》。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我们将依托宿州独特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帮扶产业,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矩阵,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迈出新步伐。”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安文表示。
来源:拂晓报 记者:杨雪股票配资平台官网入口
发布于:北京市联华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